紙幣是貨幣,只能執行貨幣的部分職能: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,部分國家的紙幣還可以執行世界貨幣職能(如美元、歐元等)。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,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發行。國家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,紙幣的發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。
隨著物品交換的發展,出現了貨幣。貨幣開始是由大家公認的某些等價物充當,如貝殼等。后來逐漸由金銀等貴金屬充當。金屬貨幣使用久了,就會出現磨損,變得不足值,人們就意識到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代替貨幣進行流通,于是就出現了紙幣。 世界上早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“ 交子”。在歐洲使用的紙幣是1661年由 瑞典銀行發行的,不過那時發行紙幣只是權宜之計,并不是作為真正的貨幣。1694年,英格蘭銀行創立,開始發行銀單。銀單初是手寫的,后來才改為印刷品。
一般對于各種品相的紙幣,有以下這些基本的整理方法:
(1)對于未流通過的全品相紙幣,可以直接進入集鈔本。對一些中、品還應進行塑料袋包裝,以免用手觸摸時沾上汗水油污,必要時甚至可以采取塑料真空封裝以隔絕空氣。
(2)面對著已經弄臟了的紙幣,則要經過浸泡、吸水、干燥等清洗工序對其進行修復。浸泡時間應由紙幣的好壞決定,切記一點,只能用清水浸泡,任何清潔劑都不被允許加入水中浸泡紙幣,否則會使紙幣脫色或變色,那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。用清水浸泡后,要隨時更換已經變黃了的水,然后用能吸水的紙張墊在清洗過的紙幣下面,均勻輕壓使吸水紙吸去附著的多余水分,之后讓它自然晾干,切不可用熨斗或其它加熱機進行加熱干燥。需要特別說明的是,對于類似舊私貼這種用舊式老棉紙印制的紙幣,則不能進行水浸,以防紙化開、破損,只能用沾濕的 棉花弄濕紙幣的四邊和角,把卷曲部分展平清潔。
(3)對于透明交條粘貼過的紙幣,該如何進行處理呢?粘貼紙幣的透明膠條,時間長久之后,變黃、硬化且有所卷曲,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處理,將其揭下來。此時好的處理方法便是用建筑行業調油漆用的稀釋料把膠帶弄濕,用鉗子慢慢將膠條撕下,而對于紙幣上殘留的膠,可用稀釋料輕輕擦拭去掉。
(4)對于已破損或斷開的紙幣,則可用相同顏色的舊棉紙如(舊以契等)修補破損部分和斷開處。對于一些有缺損的紙幣,應選找有類似花紋、顏色相同的老紙幣,在正面加以貼補,對于紙幣,則建議好請從事紙幣修補行業的技師對其進行加工修補。
紙幣品相是指紙幣表面保有的完好程度。不同品相的紙幣其收藏價值是不一樣的。 收藏紙幣一定要注意紙幣的品相,因為紙幣的品相與價格有極其密切的關系。紙幣的品相主要有以下五類:
(1)全新品,俗稱挺版,此種紙幣沒有參加過流通,而且保存完好,無任何折痕,皺紋和褪色,保持原印鈔廠油墨光澤,紙身清潔,硬挺,四角尖銳,此種紙幣價格定為。
(2)極美品,此種紙幣參加過短暫流通,多只有有三道輕微的折痕或有一道較明顯折痕,紙面干凈,顏色明亮,四角可能有鈍,此種紙幣價格約為“全新品”價格50%到80%。市場上有一些不法分子,為了使此種紙幣賣個好價,他們將此種紙幣用熨斗熨過,四角用裁紙刀略裁去一點,使幣邊挺直,四角尖銳,看上去好似“全新品”而價值卻比全新幣略便宜。市場上第二套3元券就有此種情況。所以購買紙幣好用尺量一下紙幣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,以免上當受騙。
(3)上品,此種紙幣因參加流通時間較長,所以可能有多道折痕及污跡(不超過10處),幣邊也不齊,但無裂痕,紙身也較硬,顏色也較明亮,此種紙幣價格約為“全新品”的40%左右。 (4)中品,此種紙幣因經過長期流通,幣面有多道折痕及皺紋,幣面輕微破裂,但中央無洞,幣面色彩暗和褪色,并有臟污,幣身軟弱無力,但整體來講,此種幣看上去不十分難看。此種紙幣的價格約為“全新品”的20%左右。
(5)下品,紙幣經過長時間流通,幣面有無數折痕及皺紋,幣邊有口,四角圓鈍,中央有洞,幣面污跡并褪色,看上去破舊骯臟,但整張紙幣保持完整無缺。此種紙幣的價格約為“全新品”的12%左右。
(6)下下品,紙幣參加流通的時間非常長,幣面缺失,但缺失面積不超過整張紙幣的20%,其余同“下品”,此種紙幣的價格約為“全新品”的4%左右。
定級帶有很大的主觀性,也受客觀因素影響,比如同一張紙幣鈔票,在不同的強弱光線下,從不同角度觀察,結果可能不一樣。為了方便于買賣雙方協調,定級標準及各自的含義,應盡量統一。 各國紙幣不同等級的價格制定,一般是經評級成員提出評級價格,然后加以平均,取得一致意見,后定下來。有些圖案“奇特”的鈔票,事先并無估價,一旦出現在市場上,其價格由買賣雙方議定。
注意事項
俗話說,不打無準備之仗。在回收紙幣的時候切不可盲目。對錢幣的歷史背景,存世量以及市場的發展形勢等都要有一個很好的了解,而且對于殘次品的鑒別也是需要相當的仔細和謹慎的。雖說錢幣市場的風險小,但畢竟是存在的。所以在回收紙幣的時候還是應該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出手,把風險降到低。
紙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由國家(或某些地區)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。人們初認為,只有金屬貨幣才是貨幣。紙幣、銀行券等價值符號出現后,人們又把它們納入貨幣范圍之內。后來逐漸認識到,銀行存款也具有與紙幣一樣的性質,利用它能夠購買商品,支付勞務。并且,銀行存款與金屬貨幣和紙幣等之間存在著頻繁的對等轉化。金屬貨幣、紙幣等存入銀行,即為銀行存款,從銀行取出即為金屬貨幣、紙幣等貨幣。金屬貨幣、紙幣等與銀行存款的這種轉化,不是貨幣與非貨幣的轉化,而是兩種不同貨幣形式之間的轉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