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于約5000年到6000年間的西亞兩河流域地區。蘇美爾文明時期的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。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。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,在世界各地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高。中國青銅器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。流行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,以商周器物為精美。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。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。商中期,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,并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。商晚期至西周早期,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,器型多種多樣,渾厚凝重,銘文逐漸加長,花紋繁縟富麗。隨后,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,紋飾逐漸簡化。春秋晚期至戰國,由于鐵器的推廣使用,銅制工具越來越少。
制造技術
范鑄法
范鑄法又稱模鑄法,先以泥制模,雕塑各種圖案、銘文,陰干后再經燒制,使其成為母模,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,同樣陰干燒制成陶范,熔化合金,將合金澆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,脫范后再經清理、打磨加工后即為青銅成品。 根據從古代青銅作坊遺址發掘出的實物,再結合青銅器的外形分析,認為,中國古代青銅器絕大部分是采用范式鑄造方法制作的。
銅爐,是中國古代銅器一個特的品種,包括炭爐(又稱燎爐)、溫酒爐、熏爐、手爐等,這些銅制的爐基本上都是實用器具。和其他中國古代實用器一樣,古代銅爐同時也是藝術品,并且深深地刻上了傳統吉祥文化的烙印。 地球有春夏秋冬,人類需要避暑防寒。炭爐,就是古人在天寒地凍時燎炭取暖的用具,類似于現在的火盆。所以銅爐初的定義就是“盛火器”。炭爐在中國很早就出現,在商代墓葬中已有出土。春秋戰國時期,我國的青銅文明進入高峰期,炭爐已是的日常用具。早期的炭爐多為圓形,下有三足,口沿外有鏈環作提攜之用。